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10月18日,学校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党委书记曾自立等在家党委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芳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思远、毛琳两位老师围绕《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第三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第七讲《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两专题的框架体系作简要汇报。为进一步深化理解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梁思远借助“一汽红旗成长发展历程”,利用一案到底的方式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专题内容,结合我校就业形势及校企合作特色方案佐证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方面作出的骄人成绩。本讲运用案例演示、课堂讨论、数据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劳动者素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专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毛琳结合时政热点以提问方式“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参加巴黎奥运会?”导入课程引发专题,从“世界怎么了”“大国怎么办”“中国怎么干”三个方面层层剖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强调在教学中要讲清楚大变局下国际格局调整、解决国际问题时大国发挥的作用、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重点突出中国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明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作为一名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
与会领导充分肯定备课组前期的辛勤付出,并就如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落实思政课本质讲深、讲透、讲好道理提出改进意见。会议指出专题内容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我校校情与办学特色,善于借助马玉良等一批优秀毕业学子为案例,拉近大国工匠与学生的联系,增强学生专业自信。会议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将时政热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师要讲好这门课必须聚焦当前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直解学生困惑点,引导学生紧跟时代发展大潮、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文:梁思远 毛琳 图:陈鑫)
编辑:张思言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